微生物学基础部分 原文件全文共77页,51224字 一、填空题 1.微生物根据其结构和化学组成不同,分为 非细胞型微生物 、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、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三大类。 2.病毒属 非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,真菌属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,细菌属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微生物。 3.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 微米 ,大多数球菌的直径约为 1微米 。 4.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球菌 、杆菌 、螺形菌 、 。 5.细菌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壁 、 细胞膜 、 细胞质 和 核质 。 6.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芽孢 、 鞭毛 、 荚膜 和 菌毛 。 7.细菌的运动器官是 鞭毛 ,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蛋白质 。 8.革兰染色法的步骤为 结晶紫 初染, 碘液 媒染, 95%乙醇 脱色,最后以 稀释复红(或沙黄) 复染。 9.螺形菌根据菌体的弯曲可分为 弧菌 、 球菌 两类。 10.消毒灭菌时,常以杀死 芽胞 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指标。 11.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结构由 肽聚糖 和 磷壁酸 两部分组成。 12.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结构由 少量肽聚糖 和 外膜(包括脂蛋白,脂质双层,脂多糖) 两部分组成。 13.不染色法主要包括 悬滴法 和压滴 法,用于检查细菌的动力。 14.抗酸染色法将细菌分为 抗酸性分枝杆菌 和 非抗酸性分枝杆菌 两大类。 15.细菌L型主要是由于细菌的 细胞壁 缺陷而形成的。 16.革兰阳性菌细胞壁 肽聚糖 的含量比革兰阴性菌高。 17.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 质粒 。 18.青霉素和溶菌酶对 革兰阳性 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。 19.在适宜的环境中,一个芽胞发芽长成 一 个繁殖体。 20.细菌体内的遗传物质有 染色体 和 质粒 两种。 21.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有 营养物质 、 酸碱度 、 温度 和 气体 。 22.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有 水 、 氮源 、 碳源 、无机盐 、 生长因子 ,其中某些细菌生长所必须,而自身又不能合成的是 生长因子 。 23.大多数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 7.2~7.6 ,最适生长温度为 37℃ 。霍乱弧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 8.4~9.2 ,而结核分枝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 6.5~6.8 。 24.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气体主要是 二氧化碳 和 氧 。 25.根据细菌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可分为 专性需氧菌 、 专性厌氧菌 、 兼性厌氧菌 。 26.细菌以 无性二分裂 法进行繁殖,多数细菌繁殖一代需要 20 分钟左右。 27.细菌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害的有 毒素 、侵袭性酶类 、 热原质 。 28.培养基按其物理性状可分为 液体培养 、 固体培养 、 半固体培养 三种。 29.培养基按其用途不同可分为 基础培养基 、 营养培养基 、 鉴别培养基 、 选择培养基 和厌氧培养基 五种。 30.细菌的生长曲线所示细菌的生长过程可分为 迟缓期 、 对数生长期 、 稳定期 和 衰退期 四个期。细菌的各种性状均较典型的是在 对数生长期期。 31.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 混浊 、 沉淀 和 菌膜 等现象。 32.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菌落 和 菌苔 等现象。 33.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形成 沿穿刺线生长 和 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等现象。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检查细菌的 动力 。 34.根据是否因基因结构改变而引起,细菌的变异性又分为 非遗传性变异 、 遗传性变异 两个类型。 35.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染色体 、质粒 、 转位因子 。 36.细菌的变异现象主要包括 形态结构变异 、 菌落变异 、 和 毒力变异 。 37.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 F 质粒 、 R 质粒 、 Col 质粒 和 Vi质粒 。 38.细菌的H-O变异又称 鞭毛 变异;细菌的S-R变异又称 菌落 变异。 39.IMViC试验是常用于鉴定肠道杆菌的四种生化反应试验,分别代表枸橼酸盐酸利用 试验、 靛基质 试验、 甲基红 试验、 VP 试验。 40.细菌的毒力变异可以表现为毒力增强 或 减弱 。 41.细菌的毒素包括 内毒素 和 外毒素 。 42.细菌的外毒素多数是由 格兰阳性菌 产生,细菌的内毒素多数是由 革兰阴性菌 产生。 43.卡介苗是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 牛型结核分枝杆 菌失去毒力制成的生物制品,可用于预防 结核 病。 44.土壤中的细菌及其它微生物,主要来自人和动物的 尸体 及其 排泄物 、污水、垃圾等。 45.土壤中的致病菌是引起 创伤 感染的来源,也是引起 水和空气 污染的主要来源。 46.水中的致病菌来源于 土壤 、 人畜粪便 、 垃圾等 ,可引起 消化道 传染病。 47.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主要来自 尘土 、人和动物的 呼吸道 。 48.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引起 创伤 感染或 呼吸道 感染;空气中非致病菌,可造成医药制剂、生物制品及培养基等的 污染 。 49.热力消毒灭菌法分为 湿热灭菌 及 干热灭菌 两类。 50.高压蒸气灭菌法的温度是 121.3℃,维持 15~20 min,可杀死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