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行性出血热(肾综合征出血热) ·汉坦病毒感染(布尼亚病毒),为RNA病毒。 ·主要传染源:鼠类主要传染源 褐家鼠是城市型或家鼠型出血热的传染源 ·传播途径:1接触传播2呼吸道3消化道4虫媒5垂直母婴 ·流行性:1季节性2周期性。以青壮年发病率高为主。 ·病机: 肾损害原因: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和缺血性肾小管变性、坏死。 原发休克原因:小血管通透性增加,大量血浆外渗,血容量↓ ·病理: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、变性、坏死,管腔内微血栓形成 周围组织水肿和出血。 ·临床表现:特征:发热、出血、低血压、肾损害。皮肤黏膜出血点 ·分期:1、发热期:三痛症(头痛、腰痛、眼眶痛) 三红征(颜面、颈、上胸潮红)。弛张热及稽留热。 2、低血压休克期:热退病情反而加重 主要为低血容量性休克的表现 3、多尿期:日尿量>2000ml可发生电解紊乱,钾钠↓再次休克 ·检查:3高:白细胞↑ 红细胞↑尿蛋白↑ 1低:血小板↓ 2出现:异型淋巴细胞、异型血小板 ·血清学检查:血清特异性抗体IgM阳性:早期诊断依据 IgM抗体滴度四倍升高有诊断意义 ·治疗:1、发热期:降温+抗病毒+预防DIC 2、低血压休克期:扩容+纠正酸中毒+强心+血管活性药 3、少尿期:利尿+导泻+透析 +高营养易消化食物
|